乐理基础书:和弦的转换乐理基础书和弦的转换一、和弦转换的意义在低音保持不动的条件下,由于上方声部和弦音位置更迭所构成的同一和弦的变化,叫做和弦转换。这是和弦延续并获得其内部节奏运动的一种有效手段。当我们为一个指定的旋律配和声时,如果和弦的更换与旋律节奏总是完全同步(即一音配一个和弦),那将十分笨拙而且会困难重重。和弦转换,则可以帮助
乐理基础书:和弦的转换
乐理基础书
和弦的转换
一、和弦转换的意义
在低音保持不动的条件下,由于上方声部和弦音位置更迭所构成的同一和弦的变化,叫做和弦转换。这是和弦延续并获得其内部节奏运动的一种有效手段。
当我们为一个指定的旋律配和声时,如果和弦的更换与旋律节奏总是完全同步(即一音配一个和弦),那将十分笨拙而且会困难重重。和弦转换,则可以帮助我们调节和声节奏与旋律的关系。
属于同一和弦的两个或更多的音,可以通过和弦转换的方式,容纳在一个统一的纵结构之中,以此避免和弦更换频繁给和声节奏所带来的纷乱感。一个时值较长的旋律音要免于音调,亦可通过和弦转换而使其获得相应的节奏支持。
二、和弦转换中的声部进行
1 和弦转换可能引起排列法的改变,但并不是必须的。
旋律声部参与转换,向上跳进,排列法可由密集变为开放;向下跳进,排列法由开放变为密集。
旋律声部保持不动,只有内声部参与转换,声部同上进行时,排列法可由开放变为密集;声部向下进行,排列法由密集变为开放。
不改变和弦排列法的转换,必须在旋律声部的跳进不超过四度的条件下,由上方三个声部的同向运动构成。
弦转换与排列法关系的知识,有助于我们在运用和弦转换的方法时,求得声部音更好的协调与平衡。
2 转换的和弦,应尽量保持和弦音重复与省略的正确性。
3 经转换之后的和弦,应与下一个和弦保持正确的连接关系;同样应当避免平行八、五度,四部同向,声部超越等不良进行。
4 弱拍上的和弦,不宜通过转换和形式在强拍上延续。因为这样会形成和声的切分节奏,与现阶段所学习的传统和声风格不符。
在为旋律配写四部和声的习作中,应当积极地利用和弦转换的手段,去求取和声节奏与旋律的协调和声部间的自然平衡。
三、键盘和声音型——柱立式 一比二
懂得了和弦转换的方法之后,在即兴伴奏中,运用“柱立式、二比二”的和声音型来处理旋律中和弦音的转换或延续,当不会再有困难。
“柱立式、一比二”,是说一个和弦占用两个节奏单位。
术立式和弦转换一次,便构成一比二的节奏形态;和弦原样重复一次,也属于“一比二”音型。在“一比二”音型中,和弦的低音无论是延续、重复或八度跳进,都不改变音型的性质。
键盘即兴伴奏,有重复旋律和不重复旋律两种形式。
柱立式和弦音型重复旋律,通常是将旋律置于高音声部;两个内声部的和弦音,以密集排列方式在下面伴随。当旋律中出现和弦音转换时,三个声部同时转换;旋律音处长,和弦可作节奏上的重复。
不重复旋律的术立式和弦音型,主要的任务是为旋律提供一个和声与节奏的背景。除左手的低音声部可作正常的跳进外,右手的三个声部应昼保持平衡进行和弹奏的方便。可自己确定一个和弦的旋律位置的水平线及起落的弧度,以便于和弦材料的组织。人们比较喜欢以主和弦根音旋律位置为水平线,以此求得音乐结束时能仪在根音旋律位置的稳定主和弦上。
什么是音乐中的速度?详解音乐中的速度
在上次节目中,我们谈了音乐诸多要素中的节奏,介绍了音乐中各种拍子的特点,您一定还记得,我们介绍了有规律的节拍,如3/4拍,2/4拍,又介绍了人为改变节奏重音的做法,以及频繁改变拍子和复合节奏等二十世纪常见的节奏写法。今天我们接着来谈节奏这个要素,不过今天的重点不再是节拍,而是速度。
速度,也是音乐节奏的一个重要内容。同样是三拍子,用快速,会给人以活泼明快的感觉,而用慢速,就会获得优雅、闲适的。如果你会跳舞的话,一定知道所谓快三和慢三的风格区别,通常快的节奏是比较令人兴奋的,它和我们激烈运动时的心跳、呼吸相对应,而慢的节奏则使人心态平和,情绪稳定。在“音乐治疗”这门新兴学科中,音乐的速度是非常有效的一种治疗手段。给狂躁的病人听慢速的、节奏规律的音乐,能使他变狂躁为安静。而很多实践证明,接近于正常心跳的节奏如一分钟70拍左右,对人体极有好处,甚至可以使人头脑清醒,加强记忆,因此有不少人喜欢一边听这样的音乐,一边学习。这种音乐以巴罗克时期的“柔板”(Adagio)为典型代表。
[音乐0-1'05"]
这是巴赫的布兰登堡协奏曲第二乐章“柔板”,它是不是给你一种安详平宁的感觉?如果你情绪不稳定、感到烦躁的时候,可以听一听这样的音乐,一定会很有的。NAXOS唱片公司出版了一大套曲集,称作“夜的音乐”,其中的乐曲大多数是慢速的、让人放松的音乐。
刚才巴赫的这首柔板采用的是三拍子,由于速度慢,我们几乎感觉不出来它的强弱拍子的交替。下面请听这首协奏曲的第三乐章快板,它是6/8拍,即一小节有6个8分音符,它实际上是两个3/8拍的组合,也就是说,6个8分音符分成两组,每组是3个8分音符,也就是有两个三拍子。组的拍是“强”,第二组的拍是“次强”,其余的都是弱拍。您可以跟着音乐打一下拍子,看看这里快速度的三拍子是什么感觉的。
[音乐0-0'34"]
同样是三拍子,慢与快的速度,感觉完全不一样。这首快板是活泼热烈的,律动感很强,因此音乐有一种向前推动的动力。
作曲家十分重视音乐中的节奏,他们会在乐谱上标出快板、慢板、行板、柔板等等术语。更精确的是标出每分钟多少拍,或规定具体的演奏时间,如有人在乐谱上写“本乐章演奏8'55"”字样。在一首作品当中作曲家有时也会改变速度,来造成情绪上的对比和变化。我们在以前谈到音区和力度时,曾经举了斯特拉文斯基的芭蕾舞音乐《火鸟》中的终曲,另一个是格里格的《培尔.金特》组曲中的《在山大王的宫中》,其中的节奏特点都是从慢变快,《火鸟》的终曲在变快了之后,又回到慢速,极有。如果您有这两首小曲的话,可以再听一遍,特别注意一下其中的速度运用。
现在让我们来听两首小曲,他们的关系十分有趣,前者是后者的改编,由于速度的改编,面貌全非。先请听法国作曲家圣-桑《动物狂欢节》中的《乌龟》。乌龟的动作是很慢的,所以作曲家用了慢速度,有趣的是他把法国作曲家奥芬巴赫的一首快速舞曲变了速度,形成了这首滑稽的《乌龟》。好,我们先来听改编曲,请注意,那条被变了速度的旋律是由低音弦乐器奏出的。
[《动物狂欢节》中的《乌龟》2'56"]
现在我们来听这条旋律的原型,奥芬巴赫的轻歌剧《地狱中的奥非欧》序曲较后部分。您看看能不能听出这条旋律原本的性格:
[《地狱中的奥非欧》序曲7'53-9'18(至完)]
刚才我们比较着听了同一条旋律写成不同速度的两首小曲,你一定领略到了速度在音乐中的重要作用了吧。
一般来说,快的节奏令人兴奋或紧张,慢的节奏给人安详从容的感觉。但这也不是的,还要看与节奏相配合的其他要素,如音区、力度以及音色等等。在影视配乐中,作曲家常常要使音乐的节奏与画面相配合,以渲染气氛,但也有时他们会用“反衬”手法,比如画面特别紧张、镜头剪接非常迅速的时候,音乐却是慢速的,这种时候往往会产生十分有效的结果,这就是令观赏者更加紧张,或者是加大了空间感。比如在一部描写越战的电影中,有一组镜头相当可怕,飞机在天上连续地向地面扔炸弹,大地一片火海,许多人在挣扎、流血,而音乐却用了美国作曲家巴伯的一首为弦乐队而写的“柔板”,速度很慢,节奏气息宽广,旋律是长线条的,其惊人地好,观影者在眼前一片灾难的时候,不仅仅是被血肉横飞的场面震惊,而更多的是从宏观的角度、从人类历史的角度进行思索,由此产生对战争的痛恨,对生命的珍惜,对和平的渴望。
[巴伯《为弦乐队而写的柔板》]
好了,关于节奏这个音乐要素,我们就谈到这儿。朋友们,再见。
怎样练唱三连音?(3)
自然半音和自然全音 变化半音和变化全音
自然半音和自然全音变化半音和变化全音
两个相邻的音级构成的半音叫做自然半音。自然半音可以由基本音级形成,也可以由变化音级形成,或由基本音级与变化音级形成。由相邻的两个音级形成的全音叫做自然全音。自然全音和自然半音一样,可以由基本音级形成,也可以由变化音级形成,或由基本音级别变化音级形成。由同一音级的两种不同形式所构成的半音,叫做变化半音。变化半音可以由基本音级和变化音级形成,也可以由变化音级形成。由同一音级的两种不同形式或隔开一个音级所构成的全音,叫做变化全音。变化全音可以由基本音级和变化音级形成,也可以由变化音级与变化音级形成。自然半音和变化半音、自然全音和变化全音,是两种性质完全不同的半音和全音,不应有所混同。纯律是于五度相生律用以构成的第二分音和第三分音之外,再加入第五分音来作为生律要素,构成和弦形式。这样便产生了七个基本音级。根据纯律相生律中的基本音级的音高关系,又不同于十二平均律和五度相生律中的基本音级间的音高关系。它的EF、BC之间的半音比其他两种律制的半音要大。全音的情况有两种:CD、FG、AB为大全音,和五度相生律中的全音相等,比十二平均律中的全音大。ED、GA为小全音,比其他两种律制的全音都小。
前面简略地谈到了各种律制产生的方法和结果,但为什么用不同的方法定律就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呢?为了说明这一问题,现以e1为例,用纯律和五度相生律的定律方法来进行一次计算。我们已知纯律是以复合音的第二分音、第三分音和第五分音作为生律要素的,也就是说纯律大三度的振动数比应是5/4。已知振动数比,再由振动数比求得音的振动数是很容易的。五度相生律是以复合音的第二分音和第三分音为基础,按照纯五度(3/2)的关系连续相生而得。关于十二平均律,我们已知它是将八度分成十二个均等的部分而成,因此,除一度和八度外,其他各律的音高与纯律和五度相生律皆不相同。三种律制在实际的应用上各有长处,五度相生律是根据纯五度定律的,因此在音的先后结合上自然协调,适用于单音音乐。纯律是根据自然三和弦而定律,因此在和弦音的同时结合上纯正而和谐,适用于多声音乐。但随着多声部音乐的发展,转调的频繁,加上键盘乐器在演奏纯律上的困难,因而受到很大限制。十二平均律在音的先后结合和同时结合上都不是那么纯正自然,但由于它转调方便,在键盘乐器的演奏和制造上有着许多优点,因此近百年来被广泛采用。
科学与音乐表演
很早就想一篇有关自然科学和音乐内在联系的小论文,可惜每每都是下不了决心动笔,原因想来很多,近来由于诸多原因心境不好,自已在音乐表现在又突显已前少有的浮躁和做作,但深想一下,一个自诩‘懂’表演和‘研究’工程的人,到头来还是一个蹩脚的钢琴家和三流的‘伪’研究员,说来惭愧。科学与音乐是两个极端又是极近的集合体,笔者始终相信,只有深谙乐律又对科学执着研究的人,才能真正享受到其中内在联系的快乐,笔者也更肯定,若是从科学与音乐中,榨取那一分独特的快乐,那么,这份快乐是别人很难分享的。鉴于此,笔者突发奇想,写下这片小文章,望有幸之人,能体会到科学与音乐之间的趣事。
说来也奇怪,打开历史史册,真正能在科学和音乐上都做到的,真是。笔者所知的,就有一个美国berkerley大学的毕业的物理系博士,在某一届肖邦钢琴大赛上获得第四名,这是我至今为止,所听说过一位能在科研和音乐表演上都做出成就的人才。承然,有些大科学家,音乐欣赏和表演上都有一定见的,可惜,还是停留在肤浅的层面上;同样,超的艺术表演家更少能在科学上有建树。但对于一个懂音乐的人,若是有那么点起码的‘中国式’的应试科学训练的话,那还是应该体会到科学原来与表演是那么接近:
印像较深的是笔者在大一时上本校的‘霸王课’————大学物理,有一章节说的是波动学的二像性——————颗粒性和波动性。也就是对一个波来说,即表现出粒子的性质,但在同时又有波长的性质。看着物理书上,介绍科学家们,为了得到这个idea,就用了几百年的时间在不停探索,笔者不得不窃笑不已————-自从有音乐时,音乐家早就提出表演任何乐器的颗粒性和波动(连音歌唱性,音乐上称solidityandlegatowithdynamics),而且很早就上升为理论:音乐上颗粒性和歌唱性是统一的,这在钢琴演奏学上,发展到苏联学派的重量弹法时,有过更详细的论证。可见,科学家们苦苦想不到的事,在音乐上,自然而成,一点即明,可见,要是当时有一个科学家精通乐律的话,那么这个有关波动学的idea早就应该诞生了。还有一个例子笔者亲身经历,所以也是记忆尤在。
那还是在笔者次接触微积分时,笔者想到的不是那些复杂的数学技巧,而是音乐上,复调音乐的‘模进’作曲法,就完全类似于数学中较简单的积分,每一步模进,就是一个积累的过程,而且在起始或者尾部,很可能有一个装饰音,这不正是积分中常出现的一个常数,正是这个‘常数’,给了无数演奏家任意发挥得可能性,使得一些看似较简单的分句被赋予了较高的艺术价值。一开始,连笔者都认为,这可能是年轻人的狂想,但不久后,就在一个科学节目上得知,爱因斯坦某日在课堂上研究一个积分公式,突然拿起一把小提琴,拉了一段复调音乐,并称音乐和数学在这里是那么的接近。不是笔者自夸,当时爱因斯担对音乐和数学的统一观点,笔者在19岁就浑然天成地达到了,这岂不讽刺,哈哈。
无巧不巧,较近笔者又在为一个美学观点和一些好友争论。争论起初还是有关表演:好友认为‘台上台下哭倒一片的只是小感动,感动你的是话剧本身,所以对于演员来说,歇斯底里或者掏心掏肺都是没有必要的’。进而,好友(也是一个很不错的钢琴家)认为,表演者,观众,还有音乐,其实是一个桥,但往往许多艺术家认为桥头桥尾分别是演奏家和观众,桥身是音乐,因为艺术家需要把自已的灵感精确地传达给听众。
然而,朋友的观点确是音乐应该站在桥头,演奏者退居为桥身。他的理由也很有说服力:‘那么作为一个钢琴表演者,你所做的,不应该是刻意去强迫音乐按照你的设计走,也不应该是用你的肢体语言去暗示观众,更不应该以音乐为中介表达你自己的情感。’再进一步,笔者指出,其实这些只是一个艺术趣味问题。回到原来的起点,关键是演奏者是不是想与作曲家产生生理上的共鸣,若是真要与几百年前的作曲家产生共鸣,那么只能为物理学上的‘共振’而努力————-也就是说笔者所追求的理想境界是观众,音乐,演奏者达到共振,没有引桥,没有桥尾,一切是本能而成的。当然这种情况是可遇不可求的,就算超的也不是每次上台都能找到的感觉。当年horowtitz在莫斯科,维也纳,就出现多次‘共振’,甚至骗取了无数几十年后看录相的人的眼泪!这种演奏实况的确应该载入演奏史册,比几千个肖帮大赛录相都有艺术和研究价值!
写了那么多,不是笔者故弄炫虚,将艺术科学化或是将科学浪漫化,只是提醒那么多搞科研的,学音乐表演的,科学不只是纯粹的x+y,音乐也不仅仅是音符,仅此而已。
第二讲 乐谱的知识
节 什么是乐谱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人们为了能使音乐保留下来,并且便于学习与交流,创造出各种各样的记谱方法。象我们唱歌,或者演奏某一种乐器,仅仅靠记忆,或者是口传心授都是不够的,必须要有乐谱。按照作曲家提供的乐谱,才能演奏和演唱出美妙动听的音乐。也由于有了乐谱,才使得很多的优秀作品流传下来。比如我国优秀的民间艺人华彦钧(瞎子阿炳),他从小爱好音乐,勤于学习,既能唱又能演奏,当时当地的乐器样样精通。群众非常喜欢听他的演奏和演唱。他能奏“十番鼓”,“十番锣鼓”,又掌握许多民间唱腔,还创作了大量的乐曲,如二胡曲《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及琵琶独奏曲《大浪淘沙》、《龙船》、《昭君出塞》等和一些优秀的民间唱腔,他所创作演奏的作品,个个是精品,但由于生活所迫,流落街头,成了一个街头流浪艺人,受尽欺凌与压迫,受尽了折磨,刚刚解放就病故了,仅留下了有限的曲目,带着很多优秀的传统文化离开了人世,再没人记得这些。这不能不说是我国民族文化的失落,给我们留下更多的遗憾。
乐谱实在是保留曲目、交流文化的重要工具。
第二节 乐谱的分类
我国早在古代就发明了乐谱。记谱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
比如在敦煌莫高窟发现的公元九世纪我国唐五代世俗歌舞音乐的琵琶伴奏谱手抄本《敦煌曲谱》、《敦煌卷子谱》,曾经广为流传的《工尺谱》,古琴演奏用的《古琴谱》,锣鼓用的《锣鼓谱》等等,这些古老的乐谱有的还延用至今。现在我们的专业音乐工作者还在研究它们。此外还有现在仍广为应用的为广大音乐爱好者所熟悉的用阿拉伯数字来表示的《简谱》。以及国际上流行通用的《五线谱》等等。
第三节 五线谱的优点
《简谱》的优点:它比较简单,容易掌握。在单旋律的情况下运用还算方便。但是如果是多声部(几个音同时出现)或者是音域比较宽(高低音距离较远)以及转调频繁的时候,简谱就不那么方便易读了。
相反五线谱在这方面却有着很大的优势。首先五线谱在视觉上有明显的表示。比如那些复杂的和声(在一个位置上有几个音同时出现)(如谱例1)很容易识别。视觉非常清楚。其次在表示旋律方面尤其是高高低低的众多音的形态更是一目了然(如谱例2),就好象站在我们面前的一排排的人,哪个人高,哪个人低,而哪些人胖,哪些人瘦,都是很明显的,一眼望去很容易辨认。因此在国际上广为使用的基本上都是五线谱。
我们国家的专业音乐工作者,也都采用五线谱,连民族音乐领域也逐渐过渡到五线谱上来与国际接轨。在音乐的领域里不管你是哪国人,只要拿起同一张五线谱,大家唱出的都是同一个调子。可以说五线谱是无国界的,是音乐中的“世界语”。这就是五线谱的优点,要想进入音乐的世界里,我们必须首先学会五线谱,它是我们跨入音乐大门的桥梁。
本文系中音阶梯网站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上一篇:
乐理课怎么上,评多调音乐下一篇:
吉他乐理,中国民族器乐简介高考乐理相关推荐
音乐剧是一门非常有艺术特色的学科,表演者可以通过各种舞台表现,给观众带来视觉上的享受。当然对于音乐剧的考生来说,参加培训非常重
通俗演唱的唱法非常简单,而且唱出来的音乐美妙动听,所以很多喜欢音乐的考生都喜欢学习通俗演唱。那么通俗演唱高考指导机构哪个比较
许多艺考生都在咨询辅导学校,其实选对一个音乐辅导学校,可以让考生的音乐知识水平得到提升。那么美声唱法高考辅导学校选哪个?美声唱
艺考热门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