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 名:
不能为空电 话:
不能为空 格式错误意向课程:
咨 询:
中音阶梯艺术教育——帮助广大考生顺利打开通往理想大学之门。
艺考学校,中国古代音乐家艺考学校中国古代音乐家【俞伯牙】春秋时代的琴师。《苟子·劝学》有“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之说。相传代表作品有《高山流水》等。【师旷】春秋时期晋国的乐师。他双目失明,但听觉敏锐,辨别音律十分准确。代表作品有《白雪》、《玄默》等。【李延年】汉代宫廷音乐家。曾担任乐府的协律都尉。他根据张骞从西域带回的《摩柯兜勒》,制作了28首新曲调,作为
艺考学校,中国古代音乐家
艺考学校
中国古代音乐家
【俞伯牙】春秋时代的琴师。《苟子·劝学》有“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之说。相传代表作品有《高山流水》等。
【师旷】春秋时期晋国的乐师。他双目失明,但听觉敏锐,辨别音律十分准确。代表作品有《白雪》、《玄默》等。
【李延年】汉代宫廷音乐家。曾担任乐府的协律都尉。他根据张骞从西域带回的《摩柯兜勒》,制作了28首新曲调,作为仪仗使用的军乐,是他的代表作品。
【嵇康】三国时期魏末琴家、文学家、思想家。他学识渊博,善写诗赋文论,热爱音乐,擅长弹琴,以弹奏《广陵散》著称。他的代表作品有《声无哀乐论》和《琴赋》,对音乐和琴的奏法及表现力,作了细致而生动的描写。
【苏祗婆】南北朝时宫廷音乐家。她善弹胡琵琶,家传龟兹乐调“五旦七声”宫调体系。其音乐理论有力地促进了我国古代宫调体系的建立和发展。
【万宝常】隋代音乐家,善弹多种乐器。他的代表作品有《乐谱》(共64卷),提出84调理论等。
【李隆基】唐代音乐家,他也是我国古代位皇帝音乐家。他擅长演奏羯鼓和横笛,创作改编了《夜半乐》、《小破阵乐》、《霓裳羽衣舞》等,建立了唐代音乐机构教坊、梨园。
【李龟年】唐代乐师,作《渭州曲》,他演奏吹管乐器筚篥的技艺高超,很多诗人都听过他的演奏,并且写下了许多脍炙口的诗句。
【姜夔】宋代音乐家、词人,别号白石道人,世称姜白石。代表作品有《扬州慢》、《凄凉犯》、《白石道人歌曲》等。
【朱载育】明代乐律学家,著有《乐律全书》、《律吕正论》、《律吕质疑辨惑》等书。《乐律全书》总结了前人的乐律理论,并加以发展,了“新法密律”理论,是音乐史上较早的十二平均律理论。
在声乐学习中,哼鸣练习是一种很重要的训练方法。“哼鸣”也称之为哼唱,它是用鼻腔发出“M”音来练习发音的方法。
一、哼鸣练习能较好的使喉部肌肉放松,进而有助于打开喉咙
二、哼鸣练习有助于体会声音共鸣的感觉,进而获得高位置的“头声”
三、哼鸣练习有助于“换声区”的解决,进而扩展音域
四、哼鸣练习有助于控制气息与声音的平衡,进而获得歌唱器官协调自如的运动
五、哼鸣练习有助于声音集中,进而获得良好共鸣
六、哼鸣练习有助于疲劳、受损伤的声带得到休息、恢复
声乐的学习对唱歌来说也是很重要的,在学唱歌中我们知道一定要有声乐来做基础。下面是我们老师给声乐学习者的几点建议。
1、不要养成不开声就不会唱歌的习惯,有很多的学习声乐的朋友每天必须要先开一会声才可以唱歌,这虽然不是什么错误,但却不是一个好的习惯,如果早上没时间练声就让你演出你怎么办?
2、自己练习时候没必要进行音阶及母音的练习,因为你练习的声音你自己是很难分辨对错的,还有个内心听觉的问题即你听到的自己的声音和别人听到的是不一样的,这样反尔容易巩固错的东西,我建议直接练习歌曲,但要唱小的歌曲。
3、如果您要懂点咽音的练习方法的话也可以用它来练习,也是不错的,这个方法我觉的较大的好处就是自己练习不容易练错.但在这里因为篇幅的限制很难说的清楚了。
4、要树立一个好的声音形象,这样你的声音才会有个追求的标准,方法就是多听歌唱家的演唱.有条件的朋友较好多录下自己的声音,这样就可以分析自己的毛病了。
5、较后我想说一下扩展音域的问题.高音我觉的是7分技术3分胆,先解决中低音是较较重要的,但好多男高音都有这样的毛病就是喜欢狂唱高音.这样是非常不好的习惯,但也不能害怕唱高音,不要害怕错.有一次你觉的很舒服的感觉大概你就练对了,一定要记住它,多次找对了大概就差不多了,再就是完善它!
下面带来我们视频教程中哼鸣练习教学的部分试看:
喜欢唱歌的朋友可以点击文章下面的“了解更多”进行系统的学习
唱歌难在哪里呢?
其实,想要在任何一个领域做到得心应手的程度,都需要综合能力的配合。
我们的身体就像一台精密运作的超级乐器,而这个乐器的很多机关有待开启,我们只能靠感觉去感知它。(气氛突然神秘)
因为身体不像吉他、钢琴,我们可以看得到手指的指法和手型,于是只能通过一次又一次的感悟,来体会一些细微的偏差带来音色与演唱感受方面的很大差异。
同时,要眼睛会说话、含情脉脉地望着听众,口鼻都吸气,气儿不能大声,耳朵得听音,大脑来指挥身体各部位的配合。
身体又分为各个共鸣腔体,头、咽、喉、胸、横膈膜同学们都得配合好。
所以,难在哪里呢?——熟练和配合
所以当有章法可循就能简单得多。
既然身体的发声器官如何运作不能像有同步内窥镜一样让我们亲眼看到,但反言之,我们却可以更好地用感知能力去进行自我调整。
切勿因有了老师,而全然依赖,忘记了自己灵敏的感知力。
比如,我们吃了几分饱?几点吃饭身体较舒服?何时需要进水?冷或热?这些都是身体自然而然地带给我们的信号。
同理,我们发声的时候什么感觉是不舒服的?什么感觉较舒服?找到了哪里不舒服,经过老师的提点,再调整到相对好一些的状态,再去体会……如此反复。
实际上自己才是自己较好的老师。
我们的声乐老师只是经验更为丰富,知识体系更为完善,可以在自己不明白的时候指引一个方向。
而真正吸收多少要看学员自己对知识点的反复咀嚼与体会。
比如,很多同学会遇到声带“漏气”的情况。我们有相应的练声曲,丰富而有针对性,很多同学还不明白什么是声带漏气的概念,或哪些动作能够帮助声带合拢的时候,就开始认真做练声曲了,然后交了作业,没有通过,心里倍受打击。
我们用反推来做个更有效的计划:
步,解决什么是漏气(度娘一下)。
原来,就像气球有洞会漏气、车胎被扎破会漏气,声带打开就会漏气。那么漏气,简单粗暴的解释就是:把原本该储存起来的气,给泄了出去。
第二步,那么什么动作能够帮助不漏气呢?也就是声带合拢的动作。
老师说,找咳嗽前声带的一个状态,he!he!he!……但我们不要急于就代入歌曲:he——气泡音——ahh……这样是来不及让身体各部门做好反应和配合的。
我们应该拆解开来,第二步是该练习“声带合拢的动作”了,反复来个几十遍,熟能生巧,还怕气泡转发声时不会吗?
nonono,不存在的!
第三步,练习气泡音。气泡音怎样是放松的?转了发声后有没有守住原则(不漏气、不用力、合拢好)?
反过来再检查一遍——正着推,反着推,来回体会。
这就是一个高效的学习过程。
并不是张口就唱不对,而是事倍功半。练习方式按效率从高到低依次是:思考按步骤练习> 张口就唱的练习> 思考很多不唱> 根本不开口
下面我要说的是第二种:张口就唱。
其实,这类同学在学习中也是相对不错的。
不怕出错,没事就唱。唱功是个灵光乍现的事情,某天天上突然掉了开悟的馅饼,它是“被动发声”,它是“喉下气团”,它可以是任何一个你以前死磕很久都没解决的技术难点。
这些张口就唱的同学,好过经常思考理论却不实践。因为他们出错再多,总有一次,找到了对的感觉便就此掌握。
而由于我们的唱法体系非常细化,知识点十分专业,很多同学也会为一些名词困惑,进而投入在理论知识里面,希望把理论知识,当做一关关小怪兽来打……
实际,谁又能说各个部门不需要相互配合呢,单独练习一种技巧,钻研进去太久,其实效率不一定更高。
较好的方法我认为应该是这样的:
用唱歌来检验自己各部门的配合,哪里不舒服点哪里,用什么点?练声曲,如果连练声曲都吃力,那么就单独发声,在单独发一个单音的时候,用各个技巧来检验,同时可以做到几个点?一个一个筹码加上去,直到你是一个多功能升级版歌者,你就变厉害了!
开个玩笑……唱歌很容易,唱好不简单。只要自己去主动了解自己,把老师的建议“为我所用”,善于思考,善于反推,善于举一反三,就会事半功倍!
那么,你学会了吗?
音乐与光影的背后,是灵魂
2002年6月30日,里查.“手枪”.艾伦去世,享年70岁。11月10日,约翰.格里菲斯去世,享年66岁。4天后,即11月15日《站在莫汤的影子里》(Standing in the Shadow of Motown)上映。后者记录的正是前者和他的伙伴们从1959年开始的辉煌历史——他们的榜首金曲数比“海滩男孩”、“滚石”、猫王和“披头士”加起来的还多,他们简直是流行音乐史上较厉害的制造热门歌曲的机器。但知道他们的人并不多,不过肯定在戴安娜.罗斯和史蒂维.旺德的歌声里听过他们的音乐,他们的影响力持续到今天——他们就是“疯克兄弟”乐队。从组建开始后的若干年里,乐队创造了“莫汤之声”,使底特律除了汽车外还多了音乐,随着社会的进程,他们还影响了美国越战和民权运动。对于美国60年代的历史来说,乐队是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流行歌曲之王”迈克尔.杰克逊刚出道,也签在莫汤。
底特律不的年轻歌手小巴里.高迪跟自己家人借了800美元开了一家录音公司,他开始只是想弄一个小公司,结果从1958年到1988年,莫汤成就了美国音乐史上的一个传奇。“莫汤之声”一直没有明确的概念,但当人们能从收音机播出的音乐中很容易分辨出哪些是莫汤的音乐,它们的旋律简单悦耳,易学易唱,歌曲里经常夹着拍手和打响指的声音,用贝斯制造出强劲的节奏,同时还使用小提琴和吉他让音乐更悦耳。把莫汤较终定型的就是“疯克兄弟”乐队。不过,这个乐队只是莫汤的成功之一,在60年代莫汤推出的单曲中75成功。
《站在莫汤的影子里》让人想起德国导演维姆.文德斯执导的音乐纪录片《乐满夏湾那》(Buena Vista Social Club),镜头跟着早已经不年轻的歌手穿越古巴的大街小巷,展现一个几乎不被人了解的生活和音乐的角落。其中一些歌手,比如易卜拉辛.费雷,犹如老树发新花,成为世界的艺术家。《站在莫汤的影子里》同样揭示了一段被称为“流行音乐史上被保守得较严密”的历史——“疯克兄弟”的故事。引导观众视线的是那些七八岁的“疯克兄弟”们。这部电影并不单纯是纪录片,它有资料片、现场演出、访谈和扮演等多种形式组成。有的成员在电影开拍前就去世了,剩下的成员重新聚在一起,回到莫汤的酒吧,他们盛年时,经常在一天工作结束后到那里玩到第二天黎明时分。
“疯克兄弟”的成员有13位,里查.艾伦是鼓手,他的一段经历只是这群人痴迷于音乐的小小例证。艾伦.斯拉斯基较喜欢的一个故事是从底特律贝司手拉尔夫??阿姆斯特朗处听来的:有一次,阿姆斯特朗正在一家酒吧演奏爵士,忽然门被推开,艾伦走进来,只穿着睡衣和拖鞋。他一把将鼓手从座位上揪起来,飞快打起鼓来,舞台上其他几位乐手目瞪口呆,努力跟上他的节奏。5分钟后,艾伦跳下舞台自顾自扬长而去。拉尔夫推测,这个傻瓜一定是上床前正看着电视,忽然就对自己说:伙计,我忽然想玩音乐。就这么着开车穿过城区,玩了一通就回家了。
光影在完成单由音乐无法完成的记录任务,它让一切显得更完整,甚至到了事无巨细的地步,U2为他们的作品《约书亚树》发行过记录制作过程的DVD。《站在莫汤的影子里》除了提示人们注意被忽视的一群人外,更完成了对过去的怀念和对音乐痴迷者的致敬。莫汤公司已经易手他人,公司原址也变成了莫汤博物馆。
《8英里》也是一个跟底特律和音乐有关的故事。很少有人能看到艾米纳姆忧伤的一面——他的口无遮拦和污言秽语让守规矩的人厌恶和害怕——如同他在《8英里》的海报上那样。只不过是R级的,很正常,因为他是艾米纳姆,注定不可能为迪斯尼的动画片配音。这部电影几乎就是艾米纳姆自己的故事。看宣传词会让人有点糊涂,误以为《8英里》会与《骄阳似我》一样是励志青春片:“《8英里》讲述了界定我们生活的界线,以及一位年轻人为寻求超越它们的力量和勇气的故事。”这个年轻人的武器就是饶舌乐。
8英里是一条街道的名字,横贯底特律,两边分化出了城市与郊区,黑人和白人。1995年的底特律已经不像60年代那样生机勃勃,曾经发达的工业化城市已经露出衰退的迹象。但表象之下仍有活力,音乐是为其带来生命力的重要来源。底特律的音乐基本上都是出自蓝领阶层。年轻人开始痴迷于另一种音乐。
小吉米.史密斯是其中之一,《纽约客》上说他是一位“受到创伤的年轻人”,与母亲住在拖车里,说唱乐是他生活的惟一乐趣,但黑人在这上头占有明显优势,吉米就在当地一家俱乐部里跟黑人对着干,力争赢得黑人的尊敬。较后,吉米终于成名了。他的奋斗史听起来像《洛奇》里的拳击手,惟一不同的是人家动拳头,他动舌头。他跟洛奇较相像的地方是,他们都是蓝领英雄。
影片还没有开始大规模放映,报纸上已经开始把故事情节和艾米纳姆的经历放在一起比较。这是带传记色彩和野史特色的电影必然要遇到的,观众看这样的电影仿佛在玩智力游戏——测验自己能从一座山里看出多少匹马,或者仿佛看一部由真人表演的稗史。不过艾米纳姆可是把自己美化了很多,因为他想让大家看到他的热情,对音乐的热爱——hip hop是在吉米和虚空之间的惟一存在。单是听他的音乐,很难让人感受到这点,这时电影就能出来说话了。
把《站在莫汤的影子里》、《8英里》,以及前年的美国电影《几乎成名》,甚至一部描写上个世纪80年代英国曼彻斯特一家独立音乐公司“工厂”故事的影片《24小时聚会狂人》比较起来看,远比单听他们的音乐,分出音乐发展的脉络和流派有趣得多,尤其是看到不同人的脸和生活,我们也许更能明白,为什么那样的人能和那样的音乐结合起来。
中央音乐学院院长俞峰:拜师托门路是艺考误区
2月25日,中央音乐学院院长、指挥家俞峰访谈时表示,艺术人才培养需要“学术自由精神”,音乐教育和业务实践是密不可分的,他着力将中央音乐学院打造成为国家重要的艺术智库。他同时寄语艺考生,学艺术应量力而行,找教师、托门路才能考得上是艺考误区。
教育和实践密不可分 音乐教育应注重反馈
俞峰1985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指挥系,1991年留校工作,至今从教25年,包括他到中央歌剧院工作的十年期间,一直没有中断在学校的教育工作。他对音乐教育工作的无比热爱。对于重新回到学院担任院长,他表示,“现在回到母校担任院长,对我来说责任重大,也是一个非常光荣的使命。”俞峰曾经中央歌剧院工作十年,担任中央歌剧院院长7年,在回忆这段工作经历时,他认为,在中央歌剧院工作的十年是非常重要的国家院团的工作实践与锻炼,这对于他在音乐教育领域的工作十分重要。教育和实践、讲台和社会舞台从来是不可分割的,在俞峰看来,这两个“中央院”之间一直是紧密相连的。他说:“从学校的课堂教学到艺术实践、到社会舞台等等这是一个完整的教育系统,对音乐人才培养尤其重要。对教师来说也是一样的,如果教学缺乏实践,那在课堂上讲授的知识会显得单薄。”
俞峰举例说,“我在歌剧院工作的十年对我们的教学反馈非常重要,在中央歌剧院招聘的学生信息会直接反馈到中央音乐学院的院学术委员会,院学术委员会甚至会根据我的意见深入探讨和研究有关声乐系的授课情况。我们还请学校的老师到中央歌剧院担任招聘考试及内部考核的。歌剧院方面对学院招收的学生的质量评价也会直接反馈给学校,这些反馈是真实、直接、非常负责任的。另外,中央歌剧院还是中央音乐学院在北京的实习基地,尤其在歌剧方面进行了很多的合作。”
人才培养需要学术自由精神 只有热爱才能激发创造力
在谈到对中央音乐学院未来发展的设想时,俞院长表示,实现中国高校“双”是中央音乐学院下一步工作的方向和努力的目标。虽然中央音乐学院有很多专业和学科已经在国际先进行列,在一些方面已经达到“双”的标准。但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和不足。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讲话中提到的“作品是自己的立身之本,要静下心来、精益求精搞创作”,这对音乐工作者、文艺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加速发展的期望。中央音乐学院也应该责无旁贷地创作出民族的、时代的作品,从教学质量来说,应该更多地为国家的艺术水平和国家艺术形象的提升提供支撑。
俞峰曾经在德国柏林汉斯埃斯勒音乐学院交响乐队指挥专业学习,也造访过国外的音乐学院以及讲学,对于中外教育的差异,他深有感触。他认为,中外教育在人文学科上具有很大的差异性。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是决定学生和人才将来能走多远的关键。“我一直在思考,学生选择什么专业以及什么样的发展道路是他们自己的理想还是家长的理想,这是一个关键的问题。在国外的学校,很多人会先出去工作一段时间想清楚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再来选择自己的专业。我们把它称为学术的自由精神,或者是一个人生的自我选择。”只有让学生凭借自己的兴趣去选择自己的专业,才能真正地激发他们的创造力,这个才是真正的内在的“人才发动机”。
俞院长还指出,目前国内的高校普遍存在“严进宽出”的现象。国外大学不会“宽出”,因为学术的严谨、教学的秩序是容不得马虎的。我所提倡的“学术自由精神”,是在严谨的治学态度前提之下的。学生从18岁开始的年龄段正是求知欲形成的非常重要的阶段,尤其在艺术上,所以学生从高中进入大学,对他的人生而言是一个重要的转折。“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百年大计,不可一蹴而就。有治学严谨的态度,保持、传承、发扬良好的校风,在大学中建立良好的治学氛围,让老师能够脚踏实地从事教学和研究,这是一个大学理想化的状态。
寄语艺考生:找教师、托门路才能考得上是误区
刚刚接任院长的俞峰就投入到紧张的艺考工作当中,站在院长的高度重新审视艺考,俞院长感慨颇多。他说,艺考一年比一年火这是非常好的现象,艺术让我们生活得更美好,也是社会进步的一种象征,我想未来艺考生会越来越多。搞艺术肯定是投入大、辛苦多、产出相对少的,所谓的明星、真正的艺术家还是少数的,但社会在进步,尤其达到一定的收入水平以后,人们对美的追求、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对表达自我的追求在不断增强。“问题是到底是这些艺考生的理想还是家长的理想?这两个是统一的还是矛盾的?家长是不是代替学生去选择了?另外也有一些比如学生能否一直追求这个目标,今年没考上明年、后年再考,有没有来自于社会或家庭的压力,如果是出于真正的热爱、对艺术锲而不舍地追求,我们也是应该鼓励的。”俞院长对艺考生寄语道。
对于社会上对于艺考的诸如“没钱上不起”、“家里没人没背景就没发展前途”的说法,俞院长认为这不是主流观点,他说,中央音乐学院坚决不会将家境不好的学生拒之门外,如果有学生考上中央音乐学院却没钱上学,院方一定帮助解决。另外,国家也有相应的政策和助学机制,不会让学生因为学费问题上不了学。俞院长认为,所谓高投入是相对于艺术类学生的课堂外的投入而言的,这是一个社会市场问题。他告诫考生和家长,学艺术的投入肯定会有,但是要量力而行,只有找教师、托门路才能考得上考得好的说法,是艺考的误区。
俞院长同时表示,学习艺术,是一个漫长而艰苦的过程,内心不够坚定和强大,是无法坚持下去的。追求艺术的过程也是实现自我的过程,这也一直伴随着艺术家的整个人生。搞艺术确实需要天分与勤奋两者相结合。勤奋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只是把它发挥出来而已。每个人的天资不同,比如嗓音条件、比如吹管乐对手和嘴的条件都是有要求的,当然这些都不是的。人的差异性没有那么大,后天的勤奋很重要,而勤奋的动力来自于自己的执着和热爱。
近年来,中央在大力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战略,俞峰在中央歌剧院工作期间,为中国歌剧走向世界做出了很大贡献。对于中央音乐学院的对外文化交流和深化合作的话题,俞峰表示,作为一所音乐学院,我们首先要在学术上走出去、引进来,自始至终与世界前沿一同发展,这需要长期的、高层次的学术上的交流。另一方面,中央音乐学院要利用自身高水准的表演艺术团队优势,在战略高地推动国家艺术形象的发展。
俞院长较后指出,中央音乐学院应该成为国家重要的艺术智库,尤其在文化考察、艺术考察方面是中央音乐学院非常重要的研究领域。同时,作为艺术类院校,应该具备服务社会、经济的重要功能,可以建立更多的社会化合作平台。
本文系中音阶梯网站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音乐考研专业相关推荐
决定了走音乐艺考这条路,接下来就该想想如何科学备考。想必大家也知道,备考最好还是不要自己盲目学,跟随专业机构专业老师学才更靠谱
直播可以说是现在非常方便的交流和获取信息的方式,那么有没有线上声乐培训一对一的直播教学呢?线上培训有什么好处?
现在很多家长想让自己的孩子从小学习音乐,培养孩子的音乐细胞。那我们有很多乐器的进行选择学习,我们可以在中音阶梯艺术学校进行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