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额有限 孩子的未来 收获新的机遇——
姓名
不能为空电话
不能为空 格式错误附近校区
提交信息后,我们将会给您电话回拨,请您耐心等待。
已有12896人领取成功
我们专注只做一件事 -做专业音乐艺术教育!
童声合唱训练:合唱训练应注意的几项要求
童声合唱训练 # 合 唱 知 识 #
在合唱训练前共鸣腔体的打开是非常重要的,它是决定音量大小、声音位置、声音通畅的关键因素。
童声合唱训练:合唱训练应注意的几项要求
童声合唱训练 # 合 唱 知 识 #
在合唱训练前共鸣腔体的打开是非常重要的,它是决定音量大小、声音位置、声音通畅的关键因素。
任何一个合唱团的队员个人情况都有所不同,有的声乐学习基础扎实,腔体共鸣好,而有的基础薄弱用不上腔体,特别是业余合唱团,在这一点上训练团员们有意识地理解腔体运用和主动使用很有必要。
音乐小百科:共鸣腔体包括头腔、鼻腔、口腔、咽喉、胸腔、腹腔,可调节的腔体包括鼻、咽、口、喉、胸。
1
鼻腔的打开
鼻腔的打开:扩张鼻翼,体会鼻窦和鼻泪管的积极张开,可以用大哭或大笑前的状态来找寻,亦可用鼻子打哈欠的状态来找到鼻腔的打开。
2
口腔、咽腔的打开
口腔是可调节腔体当中较明显的腔体, 口腔的正确打开可以借鉴播音主持的口腔打开技巧—提、打、挺、松。具体来说就是提笑肌或颧肌;打开牙关;挺起软腭;放松下巴。
口腔和咽腔是互连的,可以用半打哈欠的方式找寻。
3
喉咙、胸腔的打开
保持哈欠的状态把舌骨放下并向外、向下扩张即可慢慢把喉咙打开。紧接着挺起胸膛,双肩往后展并放松,后背线条保持后脑勺、脊背、腰椎在一条直线上,逐渐让胸腔打开。
以上腔体的正确打开都是需要身体的力量来完成,腔体打开后气息再冲击声带才会畅通无阻地到达头腔,形成有效的声音位置和有效的共鸣。
很多合唱团在进行合唱训练前,都会先用一些简单的曲目进行热身,比如本届合唱大赛的一些参赛队伍就很喜欢用合唱大赛主题曲《心有力量》进行腔体练习,待合唱团员们的腔体打开后,再进行下一步的训练。
总之,要通过不断的练习把打开腔体变成一种习惯,使身体产生惯性,形成不用想也能做好的一种身体记忆,这样所有的队员声音出来的才能有效和统一哦!
较近有很多地区在组织学校建制班合唱比赛,也有很多老师与我交流。现就该项目的合唱训练方面做一个简单的交流。
建制班合唱比赛的特点:
1、没有选择团员的空间,只能使用一个整编的班级。一般都存在部分音准不大好的学生在内。多数地方的教育局会明确参赛的具体的年级。这个群体一般都没有接受集体的系统合唱训练,属于临时性合唱团范畴。
2、初中阶段会遇到学生变声期的问题。
建制班合唱排练的经验交流:
一、选择班级——要求纪律好,成绩好。并通过音准测试,找出第3类学生较少的班级。
音准测试方法:
学生排队进行,教师在钢琴上弹奏“531”,“541”、“521”等几个音,要求被测试的学生用“啦”模唱。三条都能唱对的定为1类,三条都唱成“531”的,定为2类(能找到调),不在调内演唱的,定为3类。一个班较多十分钟可以测试完。为节省时间,节奏不另行测试了。一般来说,天生音准能力好的,节奏感也不会太差。也有音准不好,节奏感好的,那是极个别情况。没有必要一个一个的听他们唱首歌,那样太耽误时间。就目前国内的情况来看,中小学阶段,绝大多数的学生都没学过声乐,更谈不上声乐功底,因此,一个班的学生,声乐能力基本都在一条水平线上,只需要测试音色是否干净就行。有极少数学生声带闭合不好,或者患有声带水肿或声带小结毛病的,在听模唱的过程中要注意分辨,将其定为3类。
二、声部分配:音准不好的学生必须放到旋律声部(千万不能放低音),根据音色的亮度或者音域的特点分配声部,音色亮的放高音,暗的放低音,再通过声部均衡要求调整人数。如果是三个声部,分配好人数后,再测试一下声部响度,即每个声部分别唱一句歌(大家都会唱的),教师听辨,哪个声部响度太小,就从响度大的声部调几个人过来。当声部演唱能力均衡时,后期排练的均衡调配就省力多了。(声部均衡的要求必须根据作品的特点来进行设计)三、队形编排方法——按声音排队。四大原则——支持性原则,相似性原则,传递性原则,互补性原则。
(1)支持性原则。音量大,音准好的,排在后面,反之排在前面。这样,前面那些唱得不好,心里没把握的学生因为有身后好的声音帮助,唱起来更有把握,也更敢唱出声音来。音准不好的学生,要排到每一排的旁边。如果排到中间,有可能会影响其他音准好的学生的音准。但是在训练时,要经常使用别的队形,将一个音准不好的学生周围用好的学生包围,帮助他找到音准。
(2)相似性原则。天生音色相同或相近的学生尽量排在一起。
(3)传递性原则。根据学生天生的音色亮度进行编排。例如,高音声部中,音色较亮的排指挥的左边,较暗的排右边,低音声部也一样,那么,高音中较暗的音色和低音中较亮的音色排到了一起,完成了声部音色的无缝对接。当然,这需要指挥根据作品的精心设计。也可以用别的声部排列方式。但是总的要求是声部音色的衔接要合理,否则会出现声部音色融合的困难等问题。
(4)互补性原则。合唱中有两种音色比较难协调,一种是太亮(太尖),例如花腔女高音,一种是太暗。针对这些特殊的声音,有必要进行队形编排。将太亮的声音周围安排一些柔和的音色,将其声音柔化,太暗的声音,周围安排一些具有一定亮度和柔度的音色,以增强它的亮度。用科学的队形排列,能有效的节省后天进行声部音色融合的时间和精力。
(注:以上四大原则是本人根据马革顺老师的文献、讲学,及吴灵芬、孟大鹏、彭孟贤等老师的讲座,并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总结出来的。提出,如要转载或引用,请注明出处。)四、音准训练方案——重视读谱,重视中低音。很多老师在排练合唱时,教会学生唱了之后,再不会去唱谱子了。这会造成音准上的困难。低声部能准确的唱词后,与高声部结合时,要重新唱谱,几个声部都能结合后,还要多次返回唱谱。夸张一点说,唱100遍谱,唱一遍词。极度夸张一点说,如果只有7天时间,那么,宁肯花6天唱谱,1天唱词,也不要只花1天唱谱,6天唱词。
夸张的说法,倒并不是要你一定得这么做,只是想说明一下读谱的重要性。有些老师根本就不教谱,直接教词——试想,连谱子都唱不准,唱词有把握吗?
另外,在教唱乐谱的过程中,一定得注意几点:
1、注意音色的运用,较好用弱声演唱。不要养成一个不好的用声习惯,唱久了,后期进行音色调配时会很麻烦。
2、将乐谱中标记的速度、力度、表情术语、演唱法等技术贯彻到读谱训练中。
3、多声部读谱中,要训练学生听辨能力,不能只管自己声部唱得对,不管别的声部能不能跟上。要注意声部的协调与均衡。
五、音色调配方案——做好5个技术要点:放松喉头,气息支撑,打开口盖,高位共鸣,向前传递。同时,在咬字吐字的问题上,要强调辅音统一在节拍点上,母音统一状态。
六、作品处理方案:找出作品中的高潮部分,围绕该部分进行速度、力度、演唱法、句法段落等方面的设计,务必做到层次鲜明,结构清晰,重点突出。
一。节奏型的练习
音乐中常见的节奏型有:均分型、附点型、切分型、连音型、带休止型等。
比如,练习带休止符的节奏型时,可以在内心默念出休止的时值,这样对于练习者来说,可以更准确的掌握休止的时值。
在练习切分音时要注意,在切分音所在的节拍中,个音符并不是重音,重音转移到了第二个音符上,所以第二个音符的出现相对该节拍中的其他音符来说是强的。
附点节奏型一定要把附点时值延续够,改掉没延续够就停止的不良习惯。
练习连音的节奏需要注意节拍的时值,在固定的时值均匀分配时长,注意与其它节奏的连接。
节拍的时值可以在内心默念。
二。节奏感的练习
节奏感的训练可以从培养节拍感开始。
比如,用节拍器练习数拍,跟着节拍器用嘴数拍子。
也可以进行朗诵练习。
比如,有节奏的朗读一些简单的诗词、歌词,或即兴的讲一些有节奏的话,并在朗读的同时用手拍出节奏。
3
三。体态律动节奏练习
通过体态律动集中学习节奏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
随着音乐做动作,比如,老师弹奏由二分音符构成的音乐,学生随着音乐边走边做青蛙游泳的动作。
模仿声音并做动作,把周围生活中的各种事物带到节奏教学活动中去,比如模仿动物、自然现象,交通工具等等。
把节奏带入游戏,弹钢琴踩着节拍做游戏。
一、 “高、低”
“高”指的是唱歌时的“共鸣位置要高”。
声音是从声带经气息的震动而发出的。由于声带很薄,长短只有几个毫米宽,它本身不可能发出很强的声音,必须经过“共鸣”把声音扩大,再通过口腔“唱”出来。“共鸣”主要是通过人体的“共鸣腔”,而人体的共鸣腔大都在头部口腔“软口盖”以上,(包括口腔、鼻咽腔和头腔),只有少部分是在口腔以下,如唱低音时用胸腔共鸣。
在我们唱低音的时候,会觉得胸腔和口腔在震动;当音域慢慢上移到达中音区时,就会觉得胸腔不再震动了,而口腔的上部和鼻咽腔在震动;当音域再继续向上移动,慢慢到达高音区,就会发现主要的共鸣区已经移到了头腔共鸣区。这种共鸣区的改变,会使我们的唱歌既省力,声音又明亮,有穿透力,传送得远。
共鸣与音区
歌唱者对共鸣器官的运用与合唱共鸣的运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后者我们将在第八章中有所阐述。本章将着重介绍歌唱的共鸣。
发声离不开呼吸,同样,发声之后更离不开对共鸣器官的运用。人声与乐器的差别就在于人声共鸣器官具有一部分可调性,而乐器却是不可调节的。共鸣器官分为两类,一种是可调节的共鸣器官,如喉腔、咽腔、口腔等,另一种是不能调节的共鸣器官,如胸腔(只能是适当调整)、鼻腔、蝶窦、额窦等。
共鸣器官分上、中、下三部分,以软口盖为分界,上面属上部共鸣器官,下面属下部共鸣器官,口、咽、喉为中部共鸣器官。所以人声就可分为头声区、混声区、胸声区。人声的三个音区的划分都与这些相应的共鸣器官有着密切的关系,童声也不例外。
人在刹那间从声带发出“基音”时,通过共鸣器官必然产生泛音。每个人发出的基音与其泛音关系的差别则形成每个演唱者的音色特点。基音总是很轻微的,只有当其与共鸣腔体引起共振时才得到美化,才会得到扩大。因此要学会正确地运用共鸣器官,否则音量小,起伏不大,表现力弱。训练的目的就是要使三个声区统一起来,使整体声音达到平衡统一,使不同的声区有音色上的过渡,使其自然协调。意大利美声学派建立了三个声区的概念之后,有些人误解为把声音分成三截,其实是要在训练中逐步抹去这种三截的感觉,使各声区在声音上形成统一体。
发声是先经过喉头(声带启动),再达到口腔,然后再上升到鼻腔、头腔,经过共鸣腔体再传送出来,使声音得到美化,丰满而圆润,进而使歌声的表现力更强。
合唱训练中应强凋这种统一的混合共鸣,强调音区之间的自然过渡。一般的毛病是:低音部过分强调胸腔共鸣,产生下压而造成位置低或声音出不来。单纯追求头腔是不可能的,必然要经过鼻、额、蝶窦等腔体,否则就会产生生“尖”、“挤”、“沙”的现象。
要使得儿童获得美好而圆润的声音,除呼吸及起声外,就是要训练孩子根据不同的音区能够自如地调节共鸣腔体。训练寸首先要强调掌握中声区的混合共鸣(混声区即为混合共鸣区)。从混声区向上发展时逐步调节软口盖(上提),保持打哈欠的状态,以便获得良好的上部共鸣(即头声),形成声音的“高位置”,此时要求孩子歌唱时好像头上顶着一本书的感觉,并且一直要在这样的感觉状态下练声。我常要求孩子记住“头顶瓦罐,口含鸡蛋”八个宇,就是要帮他们找到这种感觉。对儿童来说,千万不要强调低音区的胸声,否则容易造成下压喉咙和舌根僵硬的毛病。重要的是要在混合共鸣基础上引导他们运用头声。在低音区也要用唱高声区的感觉,可以常用下行音阶引向低声区,要求松弛、自然。反之则对声带有害无益。这样便能在建立悦耳动听的声音前提下,逐步向两端扩展音域(不能操之过急),并且要求三个声区形成垂直式的自然过渡,使之没有痕迹地将整个歌唱音域统一起来。
“低”指的是“气息位置要低”。
人的肺脏是由两个三角形的气囊构成,越往下部空间越大,气息的容量也越大,而且,它的下面紧紧贴着的是像倒扣的盆一样的“横膈膜”。横膈膜是具有弹力又可以控制的肌肉。当肺的下部慢慢的吸入气息,就会把横膈膜逐渐向下压平,这时的感觉是腰部(横膈膜的部位)明显向四周膨胀起来。经过短时间的“调整”(也可以叫“保持”)后,利用人体的“控制力”,慢慢地再把气息“呼”出去。吸入的“气息位置要低”是每一个学习唱歌的人要掌握的较重要的技巧和能力。
二、“松、通”
“松”就是要“放松”。
放松首先是“精神放松”和“思想放松”。唱歌容易紧张的地方是胸部,像堵住了一个东西;其次是喉部紧张,一唱起歌来脖子都涨硬起来,甚至血管都蹦起来了;再一个部位是口腔,舌头僵硬,嘴唇不灵活,连下巴都跟着僵硬起来了。全身放松,包括肩膀、脖子(喉咙)、下巴、口腔、舌头都必须彻底放松下来。从横膈膜一直到达头腔,要像一条“管子”似的通畅无阻。当然横膈膜是不能放松的,它必须永远保持紧张的“吸气状态”,一直把所吸入的气息全部用完为止,不能有丝毫的放松,这就叫做“保持”。
“通”就是“畅通的通道”,是指从横膈膜到达头腔要保持是一条“畅通的通道”。
铜管乐器所以声音如此响亮,是由于它有一条圆圆的、长长的管子,人的这条通道也应该像铜管乐器的管子一样通畅无阻,使吸入的气息很顺利的通过管子进入喉胧震动声带,然后在进入共鸣区发出声音。气息通过的道“关卡”是胸部,这个关卡的放松并不困难,较大的关卡在于“喉咙”,喉咙的“放松”主要是把下巴“放下来”,把舌头放平,软口盖提起来,喉结自然下沉。简单的讲就是要保持一种“打哈欠”的状态,尽量把喉咙“打开”,让气息自然的通过去,进入声带使之受到冲击而震动。
三、“扬、开”
“扬”指的是“扬眉吐气”和“神采飞扬”。
一个歌唱者必须时刻保持“扬眉吐气”和“神采飞扬”的精神状态。具有强烈的“自信心”。“扬”的反义词是“抑”,抑即压抑,唱歌较怕的是面对听众信心不足,放不开。有人讲:“在舞台上,我就是较好的,我就是较棒的”。只要有这样的信心和勇气,才能成为一个好的歌唱演员。
“开”,就是作为一个歌唱者必须有开朗的性格,开阔的胸怀,开放的眼界,开创的思想境界。歌者的感情世界要十分丰富,懂得真正的爱和恨,并且善于通过自己的表演,充分展示出来。
“开”的另外一个含义是“打开”。唱歌首先是要张开嘴巴唱。
对于张开嘴巴的“标准”是:
(1)两牙之间能容下二指。
(2)两个食指分别放在耳部的“啮合关节”上,张开嘴后,食指指尖可以进入其中。
(3)舌头放平,提高软口盖,放松地作“打哈欠”的状态。
另外,“开”是指张开鼻孔(扩大共鸣),张大眼睛(显得精神),在合唱时还要张开耳朵,倾听旁边歌手的声音,尽量与他(她)们融合在一起。
今日的备战贴士为大家带来合唱训练的“五字要诀”,要谨记哦!
● 圆:口型要圆
发音以圆或椭圆的口型为出发点,嘴型要圆,同时口腔内“牙关”也要打开,较简单的方法就是以“打哈欠”的状态来保持。
● 高:发音位置要高
发音位置的“感觉”应在前额头中间点,开一个“小嘴巴”,一切声音想着从前方发出,就是从眉心处发出。当你打哈欠张嘴哼鸣时,可以感受到发音位置的“高”来自于前额头的中间点。
● 轻:声音要轻
关于声音要多次强调,一定要轻,再轻。关于咬字,也要配合着,轻,再轻,能听到清晰吐字的同时,要轻。
● 柔:发音要柔
这里的“柔”是指,发音不能有“炸”的感觉,不能有“台阶”的感觉,不能有“颠簸”的感觉。要做到以上三个“不能有”,要流畅,流动,轻飘,同时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和良好的呼吸控制技巧。
● 暗:不要把声音唱得太亮
发音时,始终提醒自己:不要把声音唱得太亮,以免破坏整体的和谐。因为“暗”一些的音色容易接近,就好象各种颜色的光线,越暗颜色越接近,当暗到极点(黑色),颜色全部相等。
以上五点之较终目的,是求得音色的“辨证统一”,为什么叫辨证统一?即是针对“唱得就像一个人一样”而言。
另外,对于合唱团队而言,每个团员自身的声乐素养也是极为重要的。每天保持良好的心情,投入到合唱练习中,放松心态,荆棘路上自然能写出壮丽诗篇。在此,益安宁丸为各位叔叔阿姨的合唱梦想加油助力!
四、“竖、拢”
“竖”指把声音“竖”起来,发声通道“通”了,声音也就竖起来了。
“竖”的要领是:深的(低的)气息支撑点,畅通无阻的呼吸通道,放松的喉咙,张开的嘴巴和放平的舌头,打哈欠的姿态和充分利用与合理利用的共鸣腔。这样一条“竖”的通道才能产生“竖”的声音。而“横”的声音是“扁而白”,俗称“大白声”。记住,唱歌和说话是两个“概念”,是两个不同的“发声方法”。
“拢”就是指声音应该“收拢”,或者说要求“集中”,不要“分散”。
要做到“拢而不散”,首先是要有充分的(而不是充足的)气息支持,把声音送入鼻咽腔,然后再慢慢提高音域送入头腔产生共鸣。发出的声音尽量“向后倒”,形成一条“抛物线”。这条抛物线是摸不着也看不见的,只能凭感觉。较后感觉是从两个眉毛中间把声音发出去。
五、“提、笑”
“提”就是提起精神。唱歌应该全神贯注,精气神实足。
有些歌者(特别是业余演员)唱歌时萎靡不振,似乎总是提不起精神来,其实听众除了听你的歌声以外,还在看你的感情表达,要“以情带声,以声叙情,声情并茂”。
“笑”就是歌者要有一张会笑的脸,和一双会说话的眼睛。
我们今天唱的绝大部分都是健康的、热情的、愉快的、活泼的、明朗的歌曲,那么就更应该面带微笑了。声音美,形象也应该更美。
其次是“提笑肌”。唱歌时要尽量把嘴角向上提起,而千万不可下坠。笑肌提起来了才会给人一种“微笑美”的感觉,面部表情看起来很舒服,而且提起了“笑肌”会帮助我们,使得声音更加“竖”起来。
六、“灵、变”
“灵”就是要“灵活”不可呆板。
唱歌会碰到许许多多意想不到的变化,这就需要唱歌的人,有随机应变的能力,特别是合唱,这种情况会更多,因为它不是你一个人在唱,而是大家一齐唱。你不仅要自己唱好,还要随时注意你的声部与其它声部的关系、彼此的配合等等。因此作为一名合唱队员要随时准备“灵活”与“变化”。所以,唱合唱不仅要唱,更重要的是一定要听。
“变”即是“变化”。
在合唱中较大的变化是你的声音。在合唱中,是不允许有“抖音”存在的,应该提倡“直声法”。有抖音,哪怕是“小抖”也会破坏整体的融合度。因此作为一名合格的合唱队员,必须学会让自己的声音随着声部的整体要求而变化,把自己的声音完全融合到声部中间去。在指挥的统一手势下与声部,与全团保持发声方法的完全一致与统一,把自己完全“融合”在整体里。这种“变”的能力,是一个合唱队员必须具备的技巧与修养。
七、“真、假”
“真声”和“假声”问题,一直是声乐界争论不休的问题。我们需要的是“真假声结合的发声方法”,即所谓的“真中有假,假中有真,适当调整分配比例,取得声音”。
在唱低音的时候,要求声音浑厚有力(比如男、女低音声部的低音区)就会多一些真声,但是完全的真声听起来比较生硬,干瘪,有压的感觉,这时就必须混以适当的假声,可以使声音柔和起来,再加上胸腔的共鸣,则可以取得较好的低音音色。音域逐渐向上提升,到了中音区,这时的共鸣腔也会跟着向上移动,这一段的音域应该说是人的声音的音域。因为它既不高也不低,唱起来较舒服,而歌曲的音域也会在这里经常出现。这一段应该说真声,假声都是较容易表现的地方,换句话说,这一段用真声,假声都很好,我们认为既然这样,那我们就要根据不同的歌曲内容,风格和情感上的需要,或者真声多一些,或者假声多一些,把二者的关系调整好,取得较好的艺术。这叫作“真假声混合的发声方法”。然而到了高音区,就必须以假声为主了,因为这个音域真声已经不能胜任了,是到了假声加头腔共鸣的区域了。单纯的假声刚才已经讲过了,音域虽然高,但它的缺点是声音“虚而无力”,这就需要头腔共鸣来帮忙了。
八、“直、融”
这较后两个字,是专门给合唱爱好者提出的要求。“直”就是“直声”。
怎么才能获得直声呢?把声音直起来不是特别困难的事。“抖”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是气息不稳,二是舌头后部颤抖,练习的时候,要调整气息,让它尽量“长、匀、松、高”,其次是把舌头的抖动控制起来。只要把这两点作到了,唱歌时多加注意,就可以克服“抖”的毛病,成为一名合格的合唱队员了。有了“直声”,合唱队才能真正作到“融合”。
“融”就是“融和”。
这个“融”包括声部的“融”,整个合唱队四个声部的“融”。融“的关键方法是”听“,所以一个好的合唱队员不仅是用嘴,而更重要的是用”脑“和”耳“,用脑多思考,多理解指挥的意图,多看指挥的手势,多问几个为什么?用”耳“是要多听,听前后左右的”邻居“的各个方面,并把自己的声音努力向他(她)们靠拢,真正的”融“进去,”听“不但要听自己的声部,也要听其它声部,再听四个声部的整体。要明白自己声部在合唱中的地位,是”主“还是”附“,是”花“还是”叶“,是应该”上“还是”让“。当然,这一切指挥会及时告诉你的,但自己也应该明白,否则,只会盲目的跟着走,不能成为一个好的自觉的合唱队员。
总之,上面讲的”十六字箴言“必须牢牢记住,朝这个方向努力,不断地克服自己已经形成的”毛病“,我们的歌唱水平就会有很大的提高。
训练方法及过程:
训练为了提高,提高为了表现。训练要有手段,合唱的基础在于提高声部的齐唱能力,声部的基础在于提高个人的基本功。为了使学生达到声音上的和谐统一、自然清新、明亮甜美的,需要解决用声上的响而不噪、轻而不虚、高而不挤、低而不压现象。并逐渐扩充到音准、节奏、音域、咬字、吐字等现象。
掌握了声乐基本功,合唱队员将把发声训练与歌曲有机的结合起来,并满足校内外组织的各种文艺活动需要,如:独唱、重唱、组唱、大合唱等。使学生更多得展示自我、锻炼自我的机会。通过排练好一首歌曲,不仅有利于学生听觉和乐感的培养,更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综合音乐素质。学习良好的歌唱姿势、正确的呼吸方法、自然圆润的发声、清晰的吐字、咬字及音高、节奏训练、和声训练。通过排练好每一首歌曲,培养学生的听觉和乐感,发展学生的综合音乐素质。
(一) 科学正确的气息训练
气息是发声的动力,只有掌握正确的呼吸后,才能获得理想的声音。如静坐练习、抽泣练习、放松叹气练习、闻花香练习等来体会胸腹式呼吸法:慢吸慢呼、快吸快呼、呼吸控制训练等。这一环节,我采用先集体示范讲解、再”一对一“严格把关检查指导的方法。
(二)重视发声训练
每节课根据学生的气息及声音水平,进行不同的发声训练。如:平稳连贯的唱法训练、弹跳有力的唱法训练等。
(三)努力做到字正腔圆
正确的咬字吐字是歌唱技巧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针对学生”奶声“”扁嘴“的现象、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发声状态和正确的母音口形,多用”a“”o“的母音训练。针对字头吐不清、喷吐能力差的学生,多用爆破音的字进行练习。并让学生坚持说普通话。掌握好普通话的正确发音。结合发声训练不同声母、韵母的正确口形,使学生逐步学会自然圆润的发声。
(四)音准训练:
音准是音乐表现的基础,好的音准来源于基础训练。多声部合唱的音准训练较为复杂。采用先入为主的方法,让学生先学低声部旋律。
三
合唱团的基础建设:
合唱队员的选拔
合唱队员的选拔如建一座大厦的地基,是一支合唱团生命力的源泉,是直接影响合唱团发展的关键工作,一定要把好质量关:
1、让学生在没有钢琴的条件下唱歌,从而检查学生的音准、表演能力、音乐理解能力。
2、听音,采用大小五度、三度、二度的旋律音程与和声音考试。
3、听打节奏和视打节奏,采用四分、八分、十六分与三连音编成的节奏考试。
4、随键盘练声,从中检查音量、音色、音域。
5、正确区分好合唱与独唱的关系。
” 合唱艺术“作为音乐的一种集体艺术形式,以其特有的协调、和谐和统一, 产生的和艺术表现力, 在声乐表演形式中力踞” 群雄之首“, 让人置身于天籁,回归大自然,在演唱过程中,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给人以精神的享受。 好的合唱作品,不仅能净化心灵,启迪智慧,陶冶情操,使人逐步变得高尚起来。 更重要的是在提高民族的艺术素养、民族精神等等,” 合唱艺术“ 是其他演唱形式不可替代的。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群众性的合唱活动在蓬勃发展, 涌现出很多优秀合唱团体, 有童声合唱、成人合唱、中老年合唱等等。 我辅导的中老年合唱团,是一个来自各行各业退休的干部职工自 愿组成的群众业余艺术团体,她们都是缺乏音乐基 本素质的业余合唱爱好者, 提高她们的合唱水平, 比辅导一般的合唱团队还得下更大的功夫。 这个功夫包括管理和业务两大内容,现就业务方面谈谈我 五年来对该团进行合唱训练的一些方法和体会。
一、处理好快乐合唱与高雅合唱的关系
合唱是一种有益健康的活动,同时又是一种高雅的艺术行为。 中老年人多以” 老有所乐“为目的而参加合唱团的, 开始都是热衷于歌曲演唱, 不重视基础学习和合唱训练,长期如此,水平不但提不高, 反而会逐步造成快乐合唱不快乐的局面。 对此,我一再强调合唱艺术的高雅性,向队员们讲解合唱的正确理念,并加强了对音乐理论和声乐基础知识的学习,逐步使队员们切实地把合唱与高雅合唱统一了起来,激发队员们对合唱艺术的热情。
二、提高视唱能力是加快合唱步伐的关键
我们团的队员都是业余合唱爱好者,缺乏基本 乐理知识, 原有的视唱能力很差, 排合唱要辅导老师一个声部一个声部地教唱, 是很辛苦的, 我就发动队员购买赵方幸教授编著的《 简谱视唱》 为教材, 每次授课都要学习视唱,并分别让队员逐个单独示 唱,经过较长时间的实践,现在可以分声部排,不再需要老师教唱了,大大提高了排练效率。
三、研创音准训练速成法,加速提高队员把握音准的能力合唱艺术纵横的音准都必须无误( 横: 就是各声部本身旋律中音和音的关系。 纵:就是各声部在同一时间发出不同的声音,也就是和声中音与音的关系) , 音准是合唱曲的基础, 因为合唱曲均为多声部, 所以各声部唱准各自的旋律是关键, 它直接影响着作品的音乐形象与和声,并对合唱艺术起着决定性作用。 用一般的训练方法收效甚微,我向有关教授讨教并研创出一套音准训练速成法来进行教学,对旋律音准一是着重用钢琴带队员作各种大小调的音阶练习,二是作定点音程递进练习, 即 -do—re、do—mi、do—fa、do—sol、do—la、do—xi、do—高音do, 再从高到低作高音do—xi、高音do—la、高音do—sol、高音do—fa、高音do—mi、高音do—re、高音do—do……练习, 较好做到在 15 度内各种音程、 复音程都练准。 对和声音准则分别在两、三个声部各做级进进行,而横的方面则构成各种和声的练习。 如:
等等。 通过速成法训练,队员们的音准观念和把握能力得到很快的提高。
四、在合唱的正确理念指导下加强声音美的训练合唱的正确理念可以归纳为一句话,那就是声 音位, 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 这是合唱的先决条件。 声音美不仅仅是单纯的发声训练,它还包括用声的方方面面。 合唱的声音美体现在声音谐和、音质结实( 强而不炸弱而不虚) 、有穿透力。 而美的声音主要来源于发声方法的正确、统一。 中老年人由于生理上的原因,发声系统各个器官没有年轻人 那么灵活, 因此, 我就用杨鸿年教授的” 口含鸡蛋, 头顶瓦罐“ 和旅美声乐教育家苏迁乔的” 以朗读歌词来指导发声, 用杠杆原理来指导气息运用“ 等方法相结合来进行训练, 明显收到了良好的教学。
五、在排练中注意作声音艺术表现力的引导
有了正确的歌唱方法不一定就能唱好歌,必须注意声音的艺术运用。 如:《 祖国颂》 中” 太阳跳出了东海“这个乐句,倘若呆板地按节拍的强弱规律来演唱就会毫无生气,只有把它唱得连贯的同时声音渐强,才能形象地表现出旭日从海面冉冉升起的磅 礴气势。又如《 长征组歌》 头一句”红旗飘,军号响“是表现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以后,被迫作战 略转移的历史场面,要用依依惜别带些伤感的情绪 来唱,而不能像在莺歌燕舞的大好形势下浩浩荡荡 高歌猛进的气势来演唱。中老年人有丰富的经历和阅历,应发挥她们的这一文化优势,只要提醒到位,她们一般都能做到。因此,在排练中必须注意引导她们用适当的声音和演唱方法来演绎好歌曲,还要过细地理解和表现好每个乐段、每个乐句的音乐内涵。中老年人在这种充满感情的演唱中就会深感合唱快乐,收获合唱高雅,身心健康,延年益寿。
合唱训练应注意的几项要求
合唱是一种集体的活动,因此所有的训练要求应当顾及每个队员。所选用的练习也必须顾及每一个队员的能力。切忌好高骛远,应力求注意合唱训练的基本要求。基本要求达到了,其他问题便容易解决。如果基本要求没有达到,任何其他要求都不可能做到。
合唱训练及演唱是一种注意力高度集中,生理方面与日常生活习惯有显著不同的活动,因而劳动强度非常大,很容易产生疲劳。因此对练习和训练要求逐步形成深入,切不可操之过急。当发现有疲劳现象时,尤其是有关发声器官的疲劳,就应即时暂停,休息片刻再进行。但对一些因正确姿势等要求产生的疲劳,就不必照顾过多。因为由于对身体其他部分有关声乐活动的要求,在开始时一定会产生某些不习惯和疲劳。但这些疲劳是必须经过的阶段,是可以克服的。同时也没有什么危害性,不必有过多的顾虑。
任何基本训练都是为演唱或排练准备。因此练习的成果必须贯彻到排练或演唱中去。有时在练习或练声时,很好。但一进入排练或练声时,练声的可能基本消失或脱节,这样就失去了训练的意义。
发声的练习是为了表达作品内容而创造条件。发声练习不是目的。当然在开始时期,会在表达作品内容和情绪方面,有所限制和偏重。但随着技巧的巩固程度,一定要逐步摆脱重发声的要求,并使发声的正确要求变为表达作品内容的工具和手段。
至于有关色调、吐字及培养每个队员对作品表现上的主动性、积极性等要求,就必须结合作品来训练了。这些要求脱离了有内容的作品,也就无从训练了。
在排练时,可将作品以轻声练习。而这种作为训练的轻声,必须是有良好的气息支持,良好的头腔共鸣及每一个字的韵母必须丝毫不变地保持到本字的结尾。用这种强调的方法排练可获得意想不到的结果。这种唱法有点像咬字清晰的半哼半唱。尤其在音区不太高的作品时,更应该注意这种要求。
作为练习用的作品,较好采用无伴奏合唱。这样对一些重点可以进行得更细致。有时不必依照作品的节奏而依照指挥的手势,在某些和弦上作一定时间的延长和停留。等到整个和弦由每个队员进行调整而获得理想的协调、纯净、谐和时再进行下去。同时这样也可进行循环呼吸的训练。
因为每一个合唱组织都有它自己独有的特点,专业水平也各不相同,对音乐作品内容的体现程度也有深浅的差距。因此在训练时也绝不能用固定不变的某种方式盲目进行。而应根据对象的具体情况仔细分析琢磨,制订出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方法进行训练,才能得到比较好的成效。
合唱指挥和训练者的手势动作,除了表达音乐作品内容的发展和意图外,也必须与歌唱声乐的要求相吻合,至少不能对声乐的要求产生对立。特别在呼吸和共鸣的要求上,应给合唱队员以极有力的影响和支持。在演唱时,往往因指挥的动作过分夸张,手的部位过分手提高,而影响队员合唱队员失去气息应有的支持。这样会造成演唱的音准偏高而气息短促。相反有时因指挥的动作较低而面部表情以”锁眉“代替了”提眉“,因而影响合唱队员的上部共鸣的畅通,这样会造成音准的偏低。总之合唱队员指挥的动作除了表达作品意图外,也必须与歌唱生理和心理要求互相支持和吻合。这样将对演唱造成更好的。
往往在排练或演出前有这种情况:合唱队员因刚刚起床或感到疲劳,一般练习往往一时达不到应有的。有关肌肉一时活动不起来,此时可在已进行一般练习之后,从已演唱过的作品中选用一句,作为练习。而作为练习的乐句必须是:
1、由低音跳到较长的高音。
2、高音上所用的字必须是开口字。
在排练作品时,对咬字和吐字的要求,无论如何都不能放松。并且要结合声乐发声的要求。唱歌不等于说话,首先每个字必须在好的气息的支持和共鸣位置的状态中进行。必须细致处理,不然就会唱得”含混不清“。合唱训练中有关咬字吐字的规律,必须贯彻到排练中去。使每个队员成为一种习惯,特别关于”归韵“和”收声“的问题,必须服从声乐的发声要求。这样才能达到”字正腔圆“的境地。
在练习时,建议多采用些音量较弱的作品,多用”半声“的唱法,这样对训练是有利的。
合唱的一切表现要求,好与不好首先是依靠内在听觉来分辨的,没有好的内在听觉就无从要求好的表现。因此指挥及合唱队员,应对提高自己良好的内在听觉进行不断的努力。特别对指挥来说,更加需要先行一步,才能对合唱队员提出要求。从这个意义上讲,指挥应当给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
对合唱的训练,切不可满足和停留在合唱队员已具有了一定的灵敏,这都是合唱队员不可少的能力。但仅仅这样,对表现一个合唱作品来说,仍是比较被动的,只具有随着指挥的意图和集体的要求而行动。因此必须培养每个队员对作品的艺术表现,有积极主动的要求。当然这种积极主动也是在统一和总的要求下进行的。各成员必须具有这样一种能力,就是能预见到指挥的一切将要出现的要求及对作品即将到来的表现,并为这些要求和表现作好准备。这种能力是建立在指挥和队员之间对作品及表现手法上的共同理解和共同愿望上。只有具有了这种能力,合唱作品的艺术再现才是有生命而活泼的。当然这种训练必须通过具体作品的排练而获得。因此作品的排练必须与训练结合在一起。每一次排练都必须成为演唱能力上提高的途径。培养每一个队员都具有主动要表现的欲望。指挥应当把这种训练纳入整个训练过程之中。
训练过程是紧张的,因此每次在一定的训练后,要进行一些放松的活动。诸如伸伸腰,很松弛地垂臂进行前后左右摆动,对身体各部分进行拍打,头部自然摆动,腿部弯下用脚尖跳起来等活动,使肌肉放松后再行练习。
总之,基本训练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表现作品的内容。离开了这个目的的任何练习都是没有意义的。因此在对合唱队员进行基本训练时,必须把这个目的和任务弄清楚,才能有效地进行训练。不仅指挥清楚,也必须让合唱队员也清楚,那么这种训练才是有效的和必要的。
合唱作为音乐表演形式中参与人数较广 、较多的一种 , 其多样化的训练手段必不可少 , 甚至解决同一个问题 , 就需要许多不同的手段 , 从不同侧面去解决 。因为是参与人数较多的音乐形式 , 必然有着大量非专业人士的参与 , 合唱训练中的难题就需要 ”非专业 “手段去解决 , 恰恰这种 ”非专业 “手段是解决问题的捷径 , 笔者在训练业余合唱团中 , 此道无不通 , 其中经笔者长期实践以来 , ”唱 、想 、听 、看 “四字诀便是业余合唱团训练中甚为有效的手段 , 以下就这四字诀分别阐述。
唱
中国的文字可归纳分析为 ”六书 “。清朝的文字学家 , 乾隆期间举人段玉裁说 ”六书者 , 文字 、声音 、义理之总会也 。意指事 、象形 、形声 、会意 , 而字形尽于此矣 。有转注 、假借 , 而字义尽于此矣 。“很显然 ”唱 “属于 ”形声 “左形右声 。但在这里笔者把它理解为 ”象形 “ , 左边为口 开口唱 , 而右边为 ”昌 “ , 可以理解为上面两个腔体 , 即头腔与 口咽腔 , 下面两个腔体 , 即胸腔和腹腔 , 歌唱中这四大腔体相互协作 , 共同完成发声任务 , 由此 , 是否古人在造字时 , 己经预见到现代的声乐训练手段 ?
合唱要讲究统一性 , 即在合唱中讲究各声部音色之统一 、和谐 。合唱团体的声音协和度越高越整齐 , 则团体的表现能力越丰富 。合唱声音训练的方向和目标都是朝着统一和均衡的方向 ,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 , 必然要求全体队员有统一的呼吸观念相同的准备和声音的想象一致的口型以及表情 、歌唱状态要求等 。为了达到上述目标就要进行正确的呼吸、共鸣及咬字与吐字训练 , 这是合唱的基本功 。
1、呼吸训练
呼吸是歌唱的基础 , 合唱队员的气息控制训练尤为重要 。呼吸训练关键之所在是气 息的控制 , 传统的控制呼吸的方式如吹蜡烛 、吹纸条等 。另一有效可行的方式是结合体态律动的呼吸方式 , 如双手握住撑过头顶 , 指挥来数数 ,数的同时要求团员吸气 , 刚开始可以数5—8 秒的时长 , 由指挥提示 ”放 “ , 双手慢慢放下 , 同时发 ” s“ , 即双手放到两股时气息吐完 , 如此反复 , 逐渐延长吸气的时间 , 巩固了呼吸的基础 , 即可进行进一步的训练 , 正所谓善歌者必先调其气也 。
2、共鸣训练
合唱的声音必须正确的共鸣训练 , 音色才会变得宏亮圆润 , 可提示团员腔体打开 , 如惊愕训练 , 或者提示心灵的窗帘拉开等 , 以及传统的打哈欠 、保持半哈欠 、鼻梁拉长等 。均可以使团员腔体打开 , 其后即可进行单音训练 , 及所有声部只唱同一个音 , 在双向小二度 、大二度 、小三度 、大三度 ?? , 此法不仅可以训练器共鸣 , 亦可提高团员音准 。
3、咬字吐字训练
指挥家严良堑先生曾说 , 中国风格的合唱要特别注意语言 , 它是中国合唱之 ” 魂 “。在演唱外国作品时 , 要特别注重辅音与元音的关系 在演唱中国作品时 , 则应把握好声母和韵母的联系。 清晰的咬字吐字是歌唱的基础 , 中国文字大都以不同的母音和子音所构成的 , 歌唱时 , 绝大部分是用母音的连接来构成声音的线条 , 而母音构成线条则是母音有机的链接 ,如不同的母音 〔a、 e、 i、 o、 u、ü〕的来链接则要求六个母音外文通常是五个母音( a、e 、i 、o、 u,) 口型变化尽量小 , 则可 ”横咬竖唱 “ , 圆润的声音线条立显 。清晰的咬字吐字取决于声母子音的清晰 , 慢速及长音较为容易突显清晰的咬字吐字 , 快速的咬字吐字如 《青春舞曲 》中的女高和女低声部:
如此快速的咬字吐字 , 可采用轻声 , 即声带不振动的方式来唱此时应注意内心的音准 , 如此反复 , 即可解决清晰快速的咬字吐字 。再结合前面 ”横咬竖唱 “则可得到饱满而有共鸣的声音。
在合唱训练中视谱阶段 , 可以让合唱团同时试唱新作品 , 此时每个声部每个人注意到的是自己如何唱准 , 这样注意力只集中到自己的声部 , 就不会被别的声部 ”带走“, 偶尔也会感知到和声 , 尤其是唱长音时 , 美妙的和声会吸引每个声部每个人 , 这样团员对整首作品有个大概的印象 , 俗称 ”搭架子 “。此时 , 笔者不赞成分声部识谱 , 因为那样完全没有纵向的和声概念 。还有一点不容忽视 , 团员在试唱的同时 , 有一个重要的心理活动 , 那就是”想“,想
匈牙利作曲家 , 音乐教育家柯达伊曾经说过 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够把一条单旋律唱的十分准确 。换句话说 , 只有在多声部环境下才能够音乐所需要的美学音准 , 尤其是多声部音乐 , 一个人一张嘴如何能够做到同时”唱 “两个以上的声部?想 , 即是另一张嘴 , 永远想着下一个音 、下一句该怎么唱 , 并能够提前调动发声机能。这和原中国音乐学院指挥系主任吴灵芬常提到的 ”构唱 “是符合的 , 也就实现了作品所需要的美学音准 , 把一条单旋律唱得十分准确也就有了初步的理论依据 。对于合唱作品的更深的细排阶段 , 想 , 则是到了更复杂 、更高层次的心理活动 , 如:旋律走向 , 段落之间的联系 , 音乐表达的意境 , 音乐形象的塑造等等 。合唱团员如能做到这些 , 距离职业合唱团就又近了一步 。
一首新作品的排练 , 笔者分三步走
1、想下一个音
在训练中团员能够做到 ”one by one “(一个接一个) , 是提高排练效率的重要保障 , 预先在大脑中形成意像 , 则是这种能力形成的保障 。
在团员拿到新谱子时 , 次整体读谱 , 一直要想着下一个音怎么唱 , 对于个体来说 , 是一种和声感觉 , 即使是非音乐专业的团员 , 长此下去 , 音准亦会有所提高 。笔者在排练时 , 当团员拿到新谱子时 , 我常提醒的一句话 眼睛比嘴巴跑快点儿 。此时嘴里唱的和心里想的就是二部卡农 , 这是多声部的基本形式 , 柯达伊认为 , 歌唱卡农是发展多声部歌唱的较好的准备 。在嘴巴和内心之间做这样的卡农训练 , 无疑更能加强团员的音准 、歌唱及与他人的协作能力 。
2、想下一句
在训练达到能够 自如想到下一个音的音高时 , 也就是说 ”下一个音 “提前在大脑中形成音高概念 , 并准确唱出来 , 就可以进一步训练团员提前想到下一句 , 这为音乐段落的连贯性提供保障 , 音乐形象也就此建立 。在作品中长音或者休止是不要让眼镜和思维定格 , 如在 《金黄色的云朵过夜了 》 35节和 39小节处:
长音处在唱的同时积极地想象下一句的音高 、力度 、用声等 , 长时间的休止处亦可想象下一句节拍 、强弱 、形象等3、想作品的意境
合唱指挥是合唱作品的二度创作者 , 他在尊重原作的基础上分析作品 , 挖掘作品内涵 , 将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创造性地诊释出来 , 并传达给合唱队员 , 与合唱队员一道演出 , 共同完成合唱作品的再现任务 , 合唱团员对于作品的二度创作亦是不可小觑 , 若是每个团员都能积极的对作品内涵给予深度的想象及挖掘 , 则可以较大限度的去贴近作曲家的内心 。
听
1、合唱训练中”听“音色的统一性
音色的统一性问题也是合唱训练中的重要一环 。音色产生差别的原因较复杂 , 其中包括振动体的质地 声带的闭合 、光洁度 、形状 声带的厚薄 、宽窄 、长短 , 共鸣腔体产生的泛音列的组合 , 情绪的变化和气息的运用 , 以及传播空间的大小等等 , 都会对音色产生重要的影响。各个声部队员之间和同一声部的队员之间 , 其基本音色就有差异 。合唱训练的重要目的之一 , 就是使各个队员的音色向全体队员形成的集体音色上靠拢 。”听 “可以使团员之间达到音色的高度统一 , 此乃趋向性使然。
2、合唱训练中”听“各种关系之间的平衡性问题合唱必然牵涉到声部之间 , 以及声部与伴奏之间的关系问题 , 正确处理三者关系的标准就是平衡与协调 。合唱中的平衡包含诸多方面 , 笔者仅从声部的横向平衡 、声部间的纵向平衡 , 以及声部与伴奏之间的平衡来探索 。合唱通常采用四个声部少则两个声部 , 多则八到几十个声部 , 但就其声部的性质和作用而言 , 又可分为很多种类主旋律声部、副旋律声部 、和声性声部 、节奏性声部和装饰性声部等 。这些不同性质的声部 , 在整个合唱作品中各自起着不同的作用 , 因此必须对各个声部的要求有所差别 , 才能形成作品所需的平衡和协调 。由于这种情况较为复杂 , 需具体情况而定 , 概括说来 , 各声部的发声都是由音高 、音量和音色三种要素组成的 。在合唱的训练中 , 三种的平衡是产生的基本条件 。若每个团员都能做到”听 “这三种要素 , 则可以达到高度默契 , 这些默契 , 只有经过长期的严格训练才能达到天衣无缝 。正如电脑有后台运行 ,而听则是合唱团这台机器的后台运行 , 也是团员之间在舞台表演时的重要交流方式之一 , 交流则可塑造整体性 , 塑造高度默契 。
3、合唱训练”听“的音准问题
和声学是合唱作品写作的主要理论依据 , 和声学理论构建在纯律理论基础之上 , 由此可见 , 合唱应多采用纯律音 高关系 ,尤其是无伴奏合唱 。在国际合唱联盟及世界各国举办的合唱赛事中 , 无伴奏合唱都被作为***别的项 目进行竞技 。无伴奏合唱作品的难易度以及无伴奏合唱的演唱水平 , 也是评价一个合唱团体整体水平和素质的重要标准 。我国合唱指挥家杨鸿年教授就强调训练合唱团音准 , 应多唱无伴奏合唱作品。无伴奏合唱可以排除伴奏乐器的干扰 , 纯人声更易于听 , 当某一团员的音准 、音色与别人打架时 , 通过听觉可及时调节 , 而音准的调节正是利用了纯律的倍音列 , 纯律根据自然法则 (倍音原理)而成 , 所以有人称作 ”自然律 “。人声在较放松较 自然的条件下可以凭谐振(倍音列)调节自身音准 , 大量的无伴奏合唱作品的训练 , 必然可使合唱团在音准问题迈出坚实的一步 。
若团员在训练中能够听自己 , 听自己的声部 , 听相邻的声部 , 进而监听整个合唱团 , 即可塑造一个合格专业的合唱团员。
看
合唱训练中的 ”看 “可分为广义与狭义 , 在合唱团参与比赛与展演时 , 即是互相观摩与学习的过程 , 一个合格的合唱团员应能读总谱 , 对横向的旋律协调与纵向的和声平衡 、总体的音响有个大概的印象 , 这些可谓是广义的 ”看 “ , 而狭义看则可分为永远看下一句怎么唱音准 、节奏是诊释一切音乐作品的基础 , 合唱更是对之要求更高 , 训练时若能 ”眼睛比嘴巴跑得性 “ , 先训练其唱当前音的同时 , 看下一音 , 再训练其在句尾长音时 , 目光扫描下一句在脑中形成印象 。长期坚持可大大缩短卖谱的时间 , 留出更多的时间侄释作品的整体 。更进一步的训练是能够在内心 ”看 “到音乐的形象 , 作品的意境 , 曲作者的意图。
看谱的同时看指挥很难想象合唱团中一些团员不看指挥的糟糕状况 , 尤其是在读谱阶段 , 应多提示团员用余光注意指挥的一举一动 , 在细扣作品时可避免重复劳动 。训练团员看谱的同时兼顾指挥可让团员一只手将谱子举到适宜的高度 , 双眼不看指挥看谱子 余光兼顾指挥 , 指挥胎手势 , 团员另一只手拍打腿部 , 难易程度可由速度及各种变化构成 。
小组看 :(互相目光的交流)
传统的合唱训练 , 我们经常看到的方式是坐着唱或站着唱 , 集体唱或分部唱,训练的内容一般也只是呼吸 , 发声 , 咬字 , 音准等 。而近两年随着对外交流的增多 , 许多新的思维 、新的手段被引进和应用 , 如练气 、练声 、坐唱、站唱 、热身 、换位 、走唱等 , 其中小组之间 , 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则是万变不离其宗的 ”宗 “。
已有698人提问
本文系中音阶梯网站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童声合唱训练相关推荐
艺考答疑 查看更多>
艺考动态 查看更多>
清华2021年为艺术特长生狠降20分,钢琴再招6个,民乐翻倍!
2023-05-18艺考攻略
很多人在唱歌的时候,都觉得自己唱不上去,或者是气息不稳,很多人都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也不知道该怎么练气息,今天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唱
2023-05-18很多家长都比较关心培训机构的收费标准是多少,在我们选择培训机构的时候,可以选择中音阶梯,中音阶梯的性价比是比较高的,今天小编就给
2023-05-18很多新手在学习古筝的时候,都不知道要注意什么,所以很多人都会报考培训班,很多人都会选择中音阶梯,觉得中音阶梯比较正规,今天小编就给
2023-05-18在西洋乐器中,小提琴的地位一向都很高。学会演奏小提琴之后,不仅能参加乐团演奏交响乐,还能参加独奏演出。因此,现在考虑学习小提琴的
现在学习古筝的人很多,尤其是女孩子,所以很多家长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给她报名古筝培训班,一般太小的孩子学习能力不强,所以学习就会慢
大提琴很多地方都需要,各种演出也都有,所以说大提琴是很有市场的,学习之后对找工作也是有帮助的,不过多大可以学大提琴?相信很多人都想
很多人在唱歌的时候,都觉得自己唱不上去,或者是气息不稳,很多人都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也不知道该怎么练气息,今天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唱
很多家长都比较关心培训机构的收费标准是多少,在我们选择培训机构的时候,可以选择中音阶梯,中音阶梯的性价比是比较高的,今天小编就给
很多新手在学习古筝的时候,都不知道要注意什么,所以很多人都会报考培训班,很多人都会选择中音阶梯,觉得中音阶梯比较正规,今天小编就给
现在很多家长都会给孩子报考钢琴,在学习钢琴的时候,很多孩子也会参加考级,在参加考级的时候,是需要知道考级的曲目是什么,今天小编就给
很多准备学二胡的小伙伴都不知道二胡好学吗,怎么才能快速学会,其实想要学会一门乐器首先就要了解这个乐器,今天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
乐器分为西洋乐器和民族乐器,小提琴属于西洋乐器,素有“乐器皇后”之称,如果家长们想给孩子挑选一门乐器,培养孩子的艺术修养,那么小提
少儿音乐培训地区